秋日的清晨,拥有超过半个世纪跑步习惯的北京市民李战哲,又开始了他的日常跑步打卡。如今,在这条他熟知的10公里跑道上,越来越多的跑友加入其中。“没想到现在这么多人喜欢跑步。”李战哲感慨地说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:“体育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途径,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,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,也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。”
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世界见证了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突破,体育的发展窗口也展现了中国的高速发展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民健身成为一种风尚,竞技体育成绩斐然,青少年体育充满活力,体育产业迅速发展,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迎来了新的局面。
一项赛事的升级——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
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:“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、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,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,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。”
李战哲最喜爱的,是每年春季在北京举办的“胜利杯”环城赛跑,这项赛事自1956年创办以来,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。从最初的1450名选手到如今每年数以万计的参与者,这项赛事见证了群众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。
新时代,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深入实施,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,体育发展成果让全民共享,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建设场地设施让群众“能健身”,科学健身指导让群众“会健身”,丰富赛事活动让群众“健好身”。如今,“15分钟健身圈”触手可及,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”广泛覆盖,健身知识日益普及,“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已成为现实,“村超”“村BA”等赛事火热出圈,攀岩、滑板、霹雳舞等项目方兴未艾,大江南北洋溢着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。
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5亿,去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89平方米,提前超过“十四五”规划人均2.6平方米的标准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全民健身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一位运动员的脚印——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比翼齐飞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国式现代化、全民健康是紧密联系的,全民健康就要有全民体育,全民体育才能出强的竞技运动。”
暨南大学2025级新生代表在9月11日的“开学第一跑”上,有幸得到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、“中国飞人”苏炳添的现场指导。从首次突破10秒大关,到追平亚洲纪录,再到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上勇夺奥运奖牌,苏炳添一步一个脚印,诠释着“中国速度”。
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。竞技体育的魅力带动全民体育发展,在全民体育中又能够挖掘和培养更多体育人才。
2025年,面向全民开展的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共举办100余场赛事,足迹遍布24个省份,参赛总人次超过10万。2025年巴黎奥运会首次设置大众马拉松赛事,100余名中国业余跑者踏上了奥运会的跑道。不停奔跑的脚步,来自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。
全民体育的沃土,孕育了更强大的竞技体育。2025年到2025年,我国共获得世界冠军1244个,创超世界纪录161次。北京冬奥会,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9枚金牌、4枚银牌、2枚铜牌,创造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。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,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、27枚银牌、24枚铜牌,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。
“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、实现多方面突破,标志着我们在体育强国建设征程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,增强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信心,坚定了深化竞技体育改革的决心。”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一双跑鞋的“进化”——体育产业与体育赛事相得益彰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弘扬体育道德风尚,推动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协调发展,加快建设体育强国。”
在陕西商洛市丹江公园的健身步道上,一个业余跑团的跑者们穿着专业装备,脚上的国产跑鞋格外引人注目。跑者龚旭说:“以前随便蹬上一双球鞋就去跑步了,看看现在,我们穿的都是碳板跑鞋。”
一双跑鞋,凝结着科技的进步与产业的提升。如今,中国企业制造的高科技跑鞋已经成为广大健身者的可靠装备,更在国际赛场助力顶级运动员不断突破极限。巴黎奥运会上,从彩色乒乓球台、国产杠铃,到三人篮球、乒乓球项目使用可循环橡胶材料制成的运动地板,多种创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体育企业形象,更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能力。
消费端,体育经济同样显现巨大潜力。今年以来,“体育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”和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两项活动在全社会掀起热潮。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“奥运会资格系列赛”,吸引国内外观众4.5万人次,直接经济效益达到6.43亿元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大幅跃升。2025至2025年,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.4%,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0.60%提升至1.08%。2025年我国主要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528.9亿元,比上年增长178%。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竞赛表演、休闲健身为引领,体育场馆服务、体育培训、体育制造、体育传媒等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。
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表示,要把握机遇,继续奋斗,加快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青少年体育、体育产业、体育文化、体育对外交往等体育各领域全面发展,进一步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,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目标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。